第十二节症状成因之偶然提醒(1 / 2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深层心理学强烈推荐:

由于患者已经经历了几年、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心理疾病。他会感觉在生病的这些年里,他失去了许多健康人应该拥有的东西。

心理人格的恢复似乎ๆ只能应付以往的疾病,面对新的生活,人格健全又是不稳定的,没有底气的。

这难道不就是一种从母性走向父性的一个ฐ极端吗?

如果有这种质疑,也是合理的。

接受不完美才是真理。

但是,真正把完美主义发展到病态的人格,是否还适用这种说教和开导的方式?

强迫症状:一、总是莫名地想推翻自我,让自己疯掉。

抑郁症状:厌世,感觉生活没有意义。当他生活在熟悉的环境中时,抑郁会有所好转。一旦离开,抑郁就会加重。感觉将他连根拔起,失魂落魄。

既然是“女性化”,那他就缺少了男人应该有的阳刚ธ与坚韧。

如果问,一个ฐ人的人格由什么基本要素组成?

在过去的很长时期内,心理学都给人一种讳莫如深的感觉。

但是,社会对心理学的态度还不是完全接受的。

那就是兄弟姐妹不一定都要经历的,随机发生的。

回到上例,当那个男孩的父母在争吵的时候,男孩并未知觉,依然自娱ຉ自乐地玩玩具。

在他的潜意识中ณ,父母和他之ใ间永远是有爱的,不可分离。

所以,如果父亲愤怒地踢开他的玩具,本能地反应就是敢于抗拒父亲。

抗拒过后,就会被淡忘。

这跟我前例中举的考10่0分的例子相关。

如果考不到1้00分,会很痛苦,焦虑;

如果放弃10่0分的理想,会变得无所谓和抑郁。

所以,只能无຀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能考1้00分,转移注意力,消除焦虑;而又不放弃理想。

当没有考到100่分的时候,本能地惊讶反应会抵消许多负面情绪。

同样的,过度依赖母性、强烈抵抗父性,会形成强迫;而放弃母性,又会抑郁๗。

所以只有无຀条件相信一定能战胜父亲的刚烈,才能转移注意,而又不背弃母亲。

只有一个人无条件地相信能ม够胜利,失败来临时,本能地意外反应才会显现出来,成功抗拒痛苦。

所以,如果按照这条道路,上例中的男ç孩如果在毫不知情的情况下,被父亲愤怒一踢,自然的本能必定会爆发出相应地对抗。对抗的结果已不重要,重要的是本能的抗拒已经毫无保留แ地释放出来。

但是,事实并非如此。男ç孩的本能在释放的过程中ณ产生了一个极其隐秘而微妙的转折。

这个转折就是——表哥那ว若有所指的笑。

男孩在此之前๩,无条件的信任保持得很好!总是无条件相信父母的爱。

不管是他们相互的,还是对他的。

所以,当他的玩具突然被踢开,他第一想到的是表哥,而不是父亲。

正因为表哥那意味深长地笑,才使得他的本能反应产生了延迟,不知不觉退缩回去。

尽管已经知道是父亲踢的,但本能已经退回大部分,而没有继续释放。

可不要小看这简单的一笑。

就是这一笑,在今后成为他疾病康复地最强障碍之一。

这可以从他以后的心理看出:当他越接近成功时,越感觉仿佛有一种嘲笑会让他前功尽弃。

这种自毁成功几乎已成为他的一种宿命论。

这直接导致他宁愿先选择不成功,甚至自行前๩功尽弃,以免被前功尽弃的失落感所伤。

这就是上面所说的5%ื的致病因素。

仅仅是因为这一笑的作用。

同样的,当成功来临ภ时,他却不敢相信这是真的,总觉得来得太简单。

正如心理疾患者认为心理好转来得太简单,肯定不真实,宁愿选择继续沉溺于心理病态中。至少这样不会让他太困惑。

无疑,这一笑实在太微不足道,但它带来的转折作用却是巨大的。

正如人们常说的“蝴蝶效应”。

所以,人们在不了解一个心理疾患者为了一丁点事,而心情波动巨大时,常常报以教导和指责的口吻。

这是正常的。

但身为心理医生,如果不知道这一微妙的致病因素,就以说教的口吻去指导患者,效果也一定是不理想的。

因为这种由小及大的转折作用,并非凭空臆造。而是依据患者本身的心理历程。

就上例而言。

那个男孩在此事之后,对表哥的态度发生了微妙的转折。

以前他对表哥是存在正常抗拒的,并不会讨好迎合他;也算是一个对立面。

但经历此事之后,他对表哥的评价过份夸大了。

可以从下面的一件小事中看出。

有一次,当他问表哥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是谁?

表哥回答说:爱因斯坦。

就是这个简单的答案,以后让他莫名其妙地疯狂崇拜起爱因斯坦。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深层心理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