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著名建筑 1(1 / 1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中国百年建筑简史强烈推荐:

为此,林徽音与徐志摩的这段情,走了一生却未完结,不能不说是个ฐ遗憾。当然她的丈夫梁思成,对她的私人感情也很理解,始终保持着缄默。听说徐志摩遭遇不幸,梁思成还亲自捡了一块坠机的残骸,带回北京,林徽音一直把它摆在案头,以示纪念,直到她病逝。

为此,林徽音与徐志摩的这段情,走了一生却未完结,不能ม不说是个遗憾。当然她的丈夫梁思成,对她的私人感情也很理解,始终保持着缄默。听说徐志摩遭遇不幸,梁思成还亲自捡了一块坠机的残骸,带回北京,林徽音一直把它摆在案头,以示纪念,直到她病逝。

到1้927年5๓月,由他主ว持设计的广州中山纪念堂和纪念碑,在28份中外建筑师应征设计的方案中,再次夺魁,自此,他蜚声海内外。据说在中山陵主体工程施ๅ工时,他不顾个人身体情况和安危,经常跋涉于沪宁之间,还长期同施工人员同宿山上,督促施ๅ工。他工作十分认真,为确保工程质量,选料é、监工ื他都一丝不苟。192๐9年3月18日຅,因患肠痈,不幸在上海逝世,年仅36๔岁,终生未婚。

到1927年5月,由á他主持设计的广州中ณ山纪念堂和纪念碑,在28๖份中外建筑师๲应征设计的方แ案中,再次夺魁,自此,他蜚声海内外。据说在中山陵主体工程施工ื时,他不顾个人身体情况和安危,经常跋涉แ于沪宁之间,还长期同施ๅ工人员同宿山上,督促施工。他工作十分认真,为确保工程质量,选料、监工他都一丝不苟。1้9๗29年3月18๖日,因患肠痈,不幸在上海逝世,年仅3๑6岁,终生未婚。

中国近代建筑,基本上是指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社会展历史时期(1้84o--194๒9年)所建造的建筑。从样式研究的角度来看,中ณ国近代建筑主要有三大类型。

在中国几千年的古代封建社会里,虽然政治上有二十余朝皇帝的更替,文化上有多次的对外交流,但是,中国文化基本上是连续的一元文化。中ณ国的建筑,在中ณ国整个环境总影响之下,虽各个ฐ时代有时代的特征,其基本的方法及原则却始终一贯。

历史进入十九世纪后,封建主义的清王朝经历“康乾盛世”而日趋衰落;欧美资本主ว义各国却因工业革命而迅猛展。中西文化交流从明末清初开始,就不处在同一个起跑线上;鸦片战争以后,则完全以侵略๓和被侵略的方式进行了。以1้84๒o年鸦片战争为标志,中国步入了半封建半殖民地的近代社会,以此为开端的中国近代建筑的历史进程,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แ建筑文化的冲击、激与推动之下展开了。其间,一方面是中国传统建筑文化的继续,一方แ面是西方外来建筑文化的传播,这两ä种建筑活动的互相作用(碰撞、交叉和融合),就构成了中ณ国近代建筑史的主线。

至十九世纪末二十世纪初,随着外国文化的大规模侵入,在中国国土上除了传统的古代建筑仍在延续、演变之ใ外,外来的欧洲建筑样式逐渐多起来,在中国近代的建筑历史上形成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筑为特征的一股潮流;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后,则又出现了以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对之改造为特征的另一股潮流。这两ä股潮流在中国近代建筑史中时隐时现,此起彼伏。加之二十世纪三十年代欧美“国际式”新建筑潮流的冲击,使中国近代建筑的历史呈现出中与西、古与今、新与旧多种体系并存、碰撞与交融的错综复杂状态。中国近代建筑正是这种多元文化下的历史见证。

1、十九๡世纪末二十世纪初-ๅ---洋式建筑:

以模仿或照ั搬西洋建筑为ฦ特征的中国近代建筑,由于中国国土幅员广阔,各地展很不平衡。中国沿海地区、长江沿岸地区的一些城市,由á于轮船航运业的兴起、外国的入侵和不平等条约的签订,较早作为ฦ商埠开放,因此较多地受到西方文化的影响,在这些城市出现的某些洋式建筑。而大部分内6地区的城市由于交通不便,仍处于与外部ຖ世界较为隔绝的状态,中国传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为ฦ强;只有个ฐ别城市或临ภ近边界ศ、或因铁路建设的展等原因,也有洋式建筑兴建。

沿海ร城市的洋式建筑以上海外滩(Bundofshanghai,又称“黄浦滩”)和南京路、天津九国租界、广州“十三行”和沙面、厦门鼓浪屿、青岛胶澳租界“青岛区”的建筑为代表。长江沿岸城市的洋式建筑以南京下关、武汉汉口租界ศ的建筑为代表。

内6地区沿边城市哈尔滨早期的建筑主ว要通过中东铁路的修建和开通,受俄罗斯传统建筑和十九世纪末欧洲流行的“新艺术运动”样式影响,在中东铁ກ路系统的建筑和东正教堂中表现为多。滇越铁路(1้9o3--191o年)是中国西南地区的第一条铁路,它的建成加了云南的近代化。越南人在参与了滇越铁ກ路的修建和昆明商埠的开过程中,间接地把其所受法国建筑文化的影响,带到滇越铁路沿线的城市和昆明。北京的洋式建筑,则以东交民巷使馆区建筑为滥觞,以资政院、大理院为代表。洋式建筑的设计者基本为外国来华的建筑事务所或建筑师。

2、二十世纪二十年代-ๅ---传统式建筑:

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或对之ใ改造为特征的中国近代建筑本世纪的第二个ฐ二十年,中ณ国建筑的历史中反映出了世界上现代建筑思潮的影响,同时也反映出了中国建筑师๲面对列强的入侵而激的民族๣意识,这两种因素า有剧ຕ烈的碰撞、交叉和融和。

传统式建筑的典型代表可以说是在中国近代建筑历史中具有传奇色彩的第一代建筑师吕彦直(1้8๖93-192๐9年)设计的南京中山陵。中山陵陵园总体平面呈钟形,引人“木铎ດ警世”之想,寓意深远;墓在祭堂后合乎ๆ中国观念,式样采古制,建筑朴实坚固,形势及气魄极似中山先生之气概及精神。

吕彦直生年仅36岁,但他以设计并主持建造南京中山陵而确立了自己在中国近代建筑史上的地位。19๗26年他设计的广州ะ中山纪念堂,是中国近代跨度最大的会堂建筑。

1927๕年国民政府成立,定都南京后于1929๗年所作“都计划”,则是中ณ国进行的较早ຉ、规模较大的城市规划设计。“都计划”的详细方案中ณ,全部ຖ政府办公建筑均采用中ณ国传统建筑造型,极力提倡采用“中国固有之形式”,意为ฦ扬光大本国传统的文化。这在二十年代是一种开创性的设想。在北京,传统式建筑以二十年代所建北京协和医学院pekingunionmedicaທ1co11ege,简称pumc新校舍建筑群体、燕京大学校园建筑、辅仁大学、国立北平图书馆为典型。

令人深思的是,较早ຉ出现的传统式建筑的设计者主ว要是外国来华的建筑事务所或建筑师。反映出外国建筑师处在中国近代社会多元文化的背景下,对当地传统文化的吸收和追求。

3、二十世纪三十年代---ๅ-新式建筑

欧美“国际式”新า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ณ国近代建筑,中国近代建筑的历史从二十世纪二十年代开始进入重要的展时期。其标志是中ณ国近代建筑教育兴办,并日益完备;中国建筑事务所6续开业,中国人建筑师成长起来;中ณ国建筑团体先后成立,学术活动得以开展。

杨廷宝(19o1-ๅ1983)是中国第一代建筑师中出类拔萃的人物。他的设计作品运用中西建筑处理手法,不墨守陈规,刻意创น新,在三十年代初期就已๐弛誉南北。他所在的基泰工程司(kan,g)是中国近代建立较早、规模较大的建筑事务所,中国有相当影响,天津、上海ร、南京等地的许多重要工程均出自基泰之手。

此外,“华盖建筑事务所”(Tຄhea11iedaທrgaທi)、“庄俊建筑事务所”、“范文照建筑事务所”、“董大酉建筑事务所”、“兴业建筑事务所”等都是中ณ国近代极为重要的建筑设计力量,在上海ร、天津、北平、南京、重庆、成都、无锡、桂林、贵阳、昆明等地主持设计了许多建筑项目。

梁思成(1้9o1--1972๐年)是中ณ国近代建筑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,是中ณ国古代建筑历史研究工作的创始人。建筑设计创作不是他一生建筑活动中的主要部ຖ分,但他对建筑设计创作问题๤多有著述,为数不多的作品表现了世界ศ现代建筑潮流的影响,这以他1932年所作北京仁立公司铺面改造设计为ฦ代表。

中国近代建筑史上第一代中国建筑师设计创作的许多重要建筑物,都是今日中国的宝贵财富,成为当地城市的重要景观,给中华大地增添风采。

中国近代建筑是多元文化下的历史见证但不能成为当代中ณ国建筑师创น作的样板。

早在本世纪之初,两位中ณ国人建筑师就分别在北京和南京作过不同的尝试:供职于6军部军需司营造科的沈琪,于19o6年为6军部衙署设计了一栋以西洋样式为主、但颇多中ณ国装饰的主ว楼;受命于两江总督的通州师๲范学校工科毕业生孙支厦(1882-ๅ1975),在19o9๗年主持设计了一栋基本为西洋样式的江苏省谘议局建筑。此后近九๡十年间,中ณ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师有无数设计作品问世,样式繁杂。但是,虽然经过了几代人的艰难摸索ิ,时至今日,中国传统文化和西方现代文化的结合问题,仍然是困扰着每一个中国建筑师的难题。

虽然今天西方现代文化的冲击不再是伴随着侵略而来,但中国建筑师仍始终跳不出中华民族๣悠久而灿烂的几千年历史文明所造成的耀眼光环。虽然中ณ国近代建筑史上第一代建筑师设计创作的许多重要建筑物,都成为今日中国的宝贵财富,值得我们珍惜和保护,但他们的作品似乎ๆ也不能ม成为当代中ณ国建筑师๲创作的样板。我想,这当是我们对中国近代建筑认识的一个ฐ方面。

对作为多元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的中国近代建筑应予以积极的保护。我们对中国近代建筑认识的另一个方แ面是:中国近代建筑作为中国近代社会展历史时期多元文化下的历史见证,有重要的历史文化价值。“保护巍然屹立的历史建筑,作为先辈辛苦耕耘的历史见证,是我辈的光荣,也是对后代所应尽的责任。只要我们努力,前景也๣不一定完全灰暗;问题๤是我们一定要正视这个ฐ课题,仔细想想我们是否能付出失去所有宝贵历史文物的代价。”《活的历史棗保护香港的历史建筑》(19๗82๐年)一书中的这一段话,写得是何等地好啊!

关于近代建筑的保护,有两方面的工作:

1、对具体建筑物调查、实测,进行建筑历史研究。这项工ื作主要由á民间学术团体开展。五十年代末六十年代初是中国近代建筑史研究的第一时期,有部分初步成果问世。但在六、七十年代受到了一定的局限和干扰,除偶有文章在报刊â上表外,大6上对中国近代建筑史的研究实际上是处于停顿状态。

进入八十年代以来,中国建筑历史学界,随着对涌进国门的五彩纷呈的众多国外建筑流派的介绍、评论,进而变为对其生、展之渊源的关心,并引了如何认识建筑传统与现代风格关系的讨论。这样一来,中国建筑历史中处于承上启下的中介环节和中ณ西交叉的汇合状态的近代一段再次引起了注意。1985๓年8月,由á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起的“中ณ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谈会”在北京举行,揭开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究进入第二时期的序幕。

第二时期的中ณ国近代建筑史研究得到了国家自然科学基金委员会、建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术基金会的联合资助,从198๖5年到1995๓年的十年间,举行了五次全国性会议,提出论文17๕9篇,出版四本论文集(收入论文92篇)。同时,通过中日合作,至1995๓年底共进行了哈尔滨、青岛、烟台、南京、武汉、广州、北京、厦门、重庆、昆明以及庐山16个城市๦(地区)的近代建筑调查,填制调查表261้2份,出版《中国近代建筑总览》十六个分册。上述工作对于推动中国近代建筑史研究的开展和深入,挥了重要作用。

当前,第二时期的中ณ国近代建筑史研究正处在深入展的阶段。定于1996年9月在江西庐山举行的“第五次中国近代建筑史研究讨论会”,将是一次承上启下的盛会。

2、对有价值的近代建筑保护、再利用。这项ำ工作主ว要由政府机构推进。198๖8年11月1o日,建设部、文化部联合出《关于重点调查、保护优秀近代建筑物的通知》,体现了在新า的形势下,国家主ว管部门对近代建筑价值的认识和评价,并开始重视其保存与再利用问题。《通知》出后,在各地主管部门的主持下,同中日຅合作进行的中ณ国近代建筑调查互相配合,经过多年努力,提出了一批推荐作为全国重点文物保护单位的近代优秀建筑名单和资料。

1995年9月,北京市๦政府批准公布了“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护单位”,共56项。其中27项为ฦ近代建筑。同时,各地对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护、再利ำ用的具体工ื作也逐步进行。清华大学建筑学院近年来亦做了部分工ื作,1993๑年7月,在都规划建设委员会和北京市规划局支持下,受北京铁路分局文化宫委托对19o6年建成的原京奉铁路正阳门东车站建筑进行复原改建设计,以保护北京的历史风貌;19๗93年1้o月,受国家文物局委托对三峡工程淹没区四川ษ境内的近代建筑进行考察,对有重要价值的进行论证,提出保护与再利用方แ案,以保护长江沿岸景观;1994年6๔月,受西城区文化局文物管理所委托对西城区北京水准原点、6๔徵祥๷家族墓庐等近代建筑进行实测,以建档定级保护;1995年6月,受宣武区建设委员会委托对宣武区大栅栏、天桥、白纸坊地区14栋近代建筑进行实测,以提出保护与再利用方案。

随着中国国内经济的展、社会的进步,近代建筑的保护日຅益受到重视,逐步付诸实践。作为多元文化下的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,对其进行保护的现实意义正在逐渐为人们所认识,其历史文化价值也正在逐渐体现出来。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中国百年建筑简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