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章 大字报(1 / 3)

加入书签 本章报错

包在纸里的火强烈推荐:

就是在这个时候,萧原进入了这个故事。这是一个可怕的故事,它始于一个求助电话。

就是在这个时候,萧原进入了这个故事。这是一个可怕的故事,它始于一个求助电话。

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,积雪已经融化,土地露出了它的本来面目。仍然有风,但风势也变得微弱而温和了。当我打开窗户开始感受清新的空气和温暖的阳光时,一个ฐ电话打进了值班室。

那是一个晴朗的上午,积雪已经融化,土地露出了它的本来面目。仍然有风,但风势也变得微弱而温和了。当我打开窗户开始感受清新า的空气和温暖的阳光时,一个电话打进了值班室。

我可不想因为ฦ这样一个问题挑起一场争吵,所以我犹豫了一下。不等我开口,萧原已经接着说:“我告诉你我的想法,我认为我应该帮他,所以我帮他。你也๣可以这样理解,如果我没有帮助他,我担心将来我会后悔,为ฦ了不让自己将来后悔,所以我那样做了,只是没想到结局会是这样。”

我可不想因为这样一个问题挑起一场争吵,所以我犹豫了一下。不等我开口,萧原已经接着说:“我告诉你我的想法,我认为我应该帮他,所以我帮他。你也๣可以这样理解,如果我没有帮助他,我担心将来我会后悔,为了不让自己将来后悔,所以我那样做了,只是没想到结局会是这样。”

“他们的工作跟那ว个存车处老头没什么区别。”

“他们的工作跟那个存车处老头没什么区别ี。”

崔哲还说,“服务台”版面承担的任务就是“收买人心”。所以,他对“群工组”记者的考核标准包括这样一条:看谁收到的感谢信或者表达感谢的锦旗多。

我不知道崔哲又在搞什么鬼,我只是不相信他所说的就是他所想的。但萧原并不这样看。他认为,也许是在肖彤被劫持的事件中,崔哲受到了某种刺激,体会了一次受助者的感受,所以把注意力投向了那些求助于本报的读者。

我对这个说法表示怀疑ທ,我认为它又一次表现了萧原天真的一面。但我不想争辩,所以我只是说:“等着瞧吧。”

说实话,在观察“服务台”这个版面一段时间之后,我认为ฦ它并不算成功。在“收买人心”的宗旨和锦旗的刺๐激下,“群工组”的记者们开始相互攀比。有时候,他们的举手之劳也会占据较大的版面,他们还学会了在报道中进行自我表彰。

比如,韩振东曾经撰写过这样一篇报道:一个裁缝制ๆ作了一条两ä边裤筒不一样长的裤ไ子但拒绝为顾ุ客修改,经过本报记者从中ณ调解,两条裤筒变得一样长了——这件事情见报了。报道共有6oo多字,主ว要描写本报记者经历了怎样的困难但最终还是说服了那名裁缝修改裤子的过程。在这篇报道的末尾,韩振东写道:“何先生(顾客)对这样的结果很满意。”

在我看来,这是一句废话。但那块版面上几乎每条稿子的末尾都会这样写。

再比如,李宏奎曾经写过这样一篇报道:一场大雨之后,住在城东平房区的一个居民打来了电话,希望记者帮忙解决他家的屋顶漏雨问题。李宏奎于是联系到了当地的房管所。后者很配合,很快就派出工作人员去把屋顶修好了。那户居民自然“对这样的结果非常满意”。

我要特别说明的是,这篇报道的见报标题๤是《本报记者出马,修复房顶漏水》。根据我的理解,这个标题的真正意图是自我表彰。不过,我认为ฦ它有些出格了。从字面上理解,它似乎在炫耀以李宏奎为代表的本报记者掌握的另一门技术——除了采访和写作之外,他们还擅于修复漏雨的屋顶。我认为这样的炫耀会带来某种意想不到的后果。果然,它很快就惹来了麻烦。

第二天上午,更多被屋顶漏雨困扰的居民打来了电话,希望得到帮助。我在将近两个ฐ小时的时间里一直忙于接听这样的电话,几乎腾不出手来干别的。我告诉他们,应该直接去找房管所工作人员,因为ฦ这样的事情属于他们的职责范畴。我还努力对他们解释说记者人力有限,不可能全都用来帮助他们联系房管所。

出乎我意料的是,那些居民听到我的解释之后,起初有些莫名其妙,然后都问我:“你们不就是专门管房顶漏雨的吗?”

这下轮到我莫名其妙了。接着他们告诉我,他们此前曾经找过房管所,那里的工ื作人员表示爱莫能助,但告诉他们一个电å话号码,说这是一个专管房顶漏雨的部门,只要打通电话就会有人帮他们修好屋顶ะ。

你一定猜得到,那个ฐ电话号码就是我们的新闻热线号码。我很快就明白了——这是房管所的恶作剧ຕ。

在当天晚上崔哲专门为此事进行的交涉แ中,房管所工作人员对他说:“报纸上不是说记者出马就能搞定吗?那就让你们的记者出马好了。”

这件事情的最后结局是:在崔哲的授意下,李宏奎到房管所采访了一整天。在那篇以表彰房管所工作人员如何敬业为主要内容的报道表之后,这场恶作剧也๣结束了。

我曾经问萧原:“你对‘服务台’满意吗?”

“不满意。”萧原的回答很干脆。

“你怎么把话说得这么轻松,好像它跟你没有一点关系?”

“你认为它跟我有什么关系?”

“当然有关系,你是‘群工组’组长。”我说。

“没有人在乎这个ฐ头衔,我也不在乎。”萧原说,“它只是崔哲用来感谢我的一件东西,对我来说并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
“但你毕竟是组长,‘服务台’也是你提议创น办的。”

“我希望‘服务台’做一些有意义的事情,但崔哲对我要做的那些事情不感兴趣。”萧原给了我一个ฐ无奈的笑容,接着说,“你知道,‘服务台’一直在他的控制之ใ下,那些选题๤也都是崔哲直接派出去的。”

“我们没有接到过那ว些读者的求助电话,那些选题从哪里来的?”我问道。

“我也觉得奇怪。我正准备调查那些线索的来源,不过,我要等待一个机会。”萧原说。

“什么机会?”

“我也不知道。”萧原说,“当机会来了的时候,我就知道了。”

“机会”很快就到来了。那一天,“服务台”版上登出了一篇报道,标题是《市民苦寻爱犬》。

这篇报道并不长,我把它原文照抄如下:

“本报讯(记者韩振东)截至昨天,陈女士仍然没有找到她的爱犬‘贝贝’。她说,‘贝贝’的失踪令她茶饭不思。

‘贝贝’是一条一岁半的吉娃娃。它是在半个月前突然离家出走的,此后再没有回来。

陈女士说,它非常善解人意,每次她回到เ家时,它都会扑到她怀里,用尾巴扫过她的脖子。‘贝贝’失踪后,让她感到生活中少了许多乐่趣。她虽然四处寻找过,但没能找到。

如果有人现‘贝贝’,可以与本报新闻热线联系。陈女士说,她将给予送还者5ooo元酬谢……”

这篇报道一共2oo多字,它被安排在版面头条的位置,并且占据了那ว个版面的将近四分之一地盘。在这篇报道的边上,编辑还特意配了一张“贝贝”的照片。照片放得很大,足够看清那只吉娃ใ娃的鼻子上有一个ฐ火柴头大小的黑斑。

你大概已经看出来了,这篇报道其实是一则“寻狗启事”。我曾经对此感到迷惑:报社为什么要帮助一个人寻找她的狗?

在这个城市里,每个人都有自己้的休闲方式。有的人喜欢逛街,有的人喜欢养宠物,有的人既喜欢逛街又喜欢养宠物。这并不奇怪,人类的某种情感有时候会投射到某种休闲方式上。我有一个朋友养了5条京巴,每天下了班都要急急忙忙地回家去喂养他的那些宝贝。他认为狗有一种忠诚的品质,而他喜欢那种被一群狗忠诚地跟随的感觉。

那段时间里,关于宠物的报道频繁出现在报纸的社会新闻版上,狗成为其中的主角。有时候它们表现得很强势,比如,有个小孩在小区里玩时被一条比他个头还高的狗咬伤了脖子;有时候它们又表现得很弱势,比如,有人将一些喂过毒的骨头投在小区的各个角落里,导致许多宠物狗被毒死……

后来,电å视台曾组织市民、专家和政府官员坐在一起讨论宠物扰民问题๤。有一名政府官员当场表达了他个人对宠物的厌恶,并且表示ิ要对此问题“重拳出击”。接着就频繁生城管队员强行闯入市民家中打狗的事情。在此期间,电å视台还播放了一段城管队员早晨起来集体苦练“打狗棒法”的录像。这样的举动激怒了许多人。数千名宠物爱好者在一夜之间团结起来,他们在一个阳光灿烂的上午聚集到เ了一起,然后兵分几路坐到了市内的几条主干道上,致使那几条道路严重堵车,进而导致当天本市交通瘫痪。这场闹剧最后以那个ฐ市政府官员在压力之下责令有关部门收回“打狗令”而告终。

我充分尊重狗以及其他宠物的“生存权利”,但这不是我要说的重点。我想说的是,萧原对“服务台”版面起的“炮轰”就是从这篇《市民苦寻爱犬》开始的。

这篇报道见报的当天下午,报社17楼的公告栏里就贴出了一张“大字报”。它的作者是萧原。

我想简单向你介绍一下报社里的“大字报”。在报社ุ里,如果某个ฐ编辑或记者对表在报纸上的某篇报道有一些自己的见解,可以写出来并且把它张贴在公告栏。我们一般把那些张贴出来的文章叫做“大字报”。除非是进行人身攻击,每个ฐ编辑记者都拥有在“大字报”中对某篇报道进行批评的权利。

在创刊初期,“大字报”曾经是一种很流行的表达业务意见的方แ式,但随着报社气氛的改变,它几乎已经在报社里绝迹了。这一次,拾起这种老习惯的人是萧原。他在公告栏里贴出的“大字报”标题是《先做“人”,再做“新闻”》。文章大约有2ooo多字,我摘引其中部分内容如下:

“毫无疑问,这篇报道的意图是在帮助一个人寻找她的狗。我不懂,我们为ฦ什么宁可放弃那些可以帮助一个或更多人的新闻线索,却选择把时间和注意力投入到一条狗走失的事情上。对于那ว些因为亲人走失而求助于本报却被拒之门外的人们来说,如果看到เ了这条帮助一个女人寻狗的报道,他们的心情会怎样?如果你是他们,你的心情又会怎样?当那些因为ฦ亲属走失而求助于本报的人们来到报社时,我们被要求告诉他们,寻人这种事情并没有多少新闻价值,所以报纸无法报道,并且告诉他们最直接的途径是去找广告部ຖ,花几百块钱在报纸上登一条寻人启事就好了。但是对于这条走失的吉娃娃,我们为什么没有让它的主人去找广告部,而是把它当成新闻来报道?我们应该怎样解释它的新闻价值?如果一条狗走失有足够的新闻价值,那ว么一个人走失为什么就没有足够的新闻价值?

我认为,这篇寻狗的报道会向读者传达这样一种价值观:狗的重要性>人的重要性。我想问的是:这是我们的价值观吗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

包在纸里的火